从娃哈哈到杉杉破产: 同样是接班, 怎么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 2025-07-22 00:54:36
  • 108

娃哈哈事件点燃全国网友的吃瓜热情后,不少顶级财阀的传承往事被媒体翻出重炒,其中杉杉股份的宫斗事件被提及最多。

这家巅峰时市值近600亿的新能源领军企业,因创始人郑永刚仓促离世,爆发了近十年中国商界最惨烈的家族内斗。

公众和媒体大多认为,因郑永刚未留遗嘱,外姓继母周婷凭三子搅局,最终把原定继承人郑驹从董事长位上拽下,清洗郑氏家族力量,成了内斗赢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2024年12月周婷接任董事长,这不是郑氏家族斗争失败,而是金蝉脱壳,周婷不是赢家,而是最大输家。

半年过去,随着杉杉破产报告披露数据,我的观点愈发坚定。这一切,都和郑永刚生前设计的精密架构有关。

要理解周婷为何是输家,得先看清郑永刚为杉杉立下的架构,大致分三层:杉杉控股、杉杉集团、杉杉股份。

最核心的是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包含锂电池材料等新能源资产,每年近百亿营收都在这里。

但它却是架构里最底层的存在。从股权穿透看,杉杉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杉杉股份23.32%股票,是其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而杉杉集团又被杉杉控股以64.1%的持股比例实际把控。杉杉控股的股东列表显示,实际掌控人是以郑永刚为首的郑氏家族。

2024年12月,周婷同时接任杉杉股份和杉杉集团董事长,成了公众眼中的赢家,看似威胁到了郑氏家族核心基业。但细究就会发现,这背后是郑驹的 “主动退场”。

媒体称郑驹接班后年轻气盛,压不住老臣,意兴阑珊想抽身专注投资。

但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郑永刚早早就指定郑驹为接班人,且郑驹2015年就以总裁身份参与经营,十年时间足够培养班底稳住局面,就像宗馥莉那样。

显然,郑驹的退场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引周婷上钩 —— 用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做饵,让她主动接下杉杉集团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的位置。

2024年11月18日,周婷通过杉杉控股公众号宣布接任,直到接手杉杉集团财务数据,才发现自己接过的是个烂摊子。

三个月后的2025年2月7日,她卸任杉杉集团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同日杉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

这和杉杉集团的真实作用有关。在郑永刚的架构里,杉杉集团是融资平台:没危机时,它通过股权质押、发债、借款等方式融资;扩张产能时,地方政府以入股杉杉集团或杉杉控股的方式投入资金,本质是 “明股实债”。

比如2021年张家港国资、眉山创新基金分别入股杉杉集团和杉杉控股,仅眉山创新基金就投了20亿。

但危机爆发时,杉杉集团成了 “吸金黑洞”。根据破产报告,2024年杉杉集团净利润从2023年的4.3亿骤降至- 159亿,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近160亿。

未收回的非经营性占款和拆借从19.66亿飙到111.87亿,其中95.25亿来自控股股东及关联方。2024年7月债务危机爆发后,郑永刚外甥杨峰、多年财务负责人陈光华等郑氏家族关联董事纷纷退出,完成 “金蝉脱壳”。

说到底,公众眼中 “后妈夺产” 的狗血戏码,远不及现实复杂。周婷看似赢了内斗,实则接过了郑氏家族精心包装的债务包袱。

她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最该重视的不是郑驹,而是那位离世后仍通过架构掌控全局的传奇浙商郑永刚。这场传承大戏里,真正的赢家从一开始就藏在架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