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领头羊, 道出行业泡沫

  • 2025-07-26 02:10:12
  • 194

相比于一次常规的产品迭代,在场媒体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一个特殊问题上——Xreal为什么不做AI眼镜?

从今年年初开始,AI眼镜赛道进入空前的繁荣期,创业者、跨界玩家高调入局的同时,传统互联网大厂也在一旁摩拳擦掌。在这几方势力中,最被看好的当属那几家对于场景应用和用户认知有着深厚积累的AR眼镜公司。

而XREAL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IDC的统计数据,在2024年的全球AR眼镜市场中,XREAl位列第一且市场份额是二到四名的总和。

另外,在今年5月XREAL还同谷歌一起启动了AR眼镜“ProjectAura”项目,算是抱住了谷歌生态的大腿。

就是这么一家有用户基础、有生态巨头支持的公司,其创始人徐驰对于时下火热的AI眼镜赛道,却始终秉持观望态度。

这种审慎姿态,与笔者记忆中的他,大相径庭。

三年前,徐驰带领彼时名为Nreal的团队,回归国内市场。在第一次见面时,当被笔者问起“当初为什么会离开MagicLeap”时,他给出的回答是:

“MagicLeap办公室在佛罗里达州,那里缺少硅谷式的创新氛围,同事们也不愿把AR眼镜做成一款新潮的数码产品”,在当时的徐驰看来,由于眼镜具有饰物这个特殊属性,如果智能眼镜不能做成一款“时尚单品”,那它一定会死掉。

2023年,Rayban-Meta问世,徐驰口中的“时尚单品”在全球斩获百万级销量,似乎验证了他在前一年的判断。

而现如今,当多方势力都在杀入AI眼镜赛道时,徐驰却选择了观望,着实令人不解。

对于这个质疑,徐驰在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用一连串反问做出了回答:

“过去十年,硅谷巨头们在这个赛道(智能眼镜)走得如此艰难,但在中国能立刻出现一场‘百镜大战’般的繁荣,这事儿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难道说中国企业今年已经比硅谷大牛技术积累高了吗?还是说今天更多是在泡沫上的虚假繁荣?”

对于火热的AI眼镜赛道,徐驰如此地浇下一盆冷水。

在他看来,当前的AI眼镜行业仍处于“上半场”,甚至是“上半场的上半场”,更多的其实是资本市场对于“AI眼镜”这一概念的浅显追逐。

某种程度上,行业对于这个概念甚至都没有做到统一。

“我觉得今天这个行业是大家对终局高度共识,但是对于通向终局的路径高度不共识。”徐驰如此说道。

而在这一过程中,徐驰认为XREAL应该做的是将资金与精力放在核心模块的打磨上,然后再牵引这个行业往对的方向走。

去年年底,Xreal曾发布过一枚自研的协处理器芯片X1,而到了最新的XREALOnePro上,XREAL还自研了光学解决方案“XPrism”。

徐驰表示,当前不做AI眼镜产品,转头去做智能眼镜核心模块的研发,还有另一重意义是,如果这些核心产品都能从供应链拿到,那就说明整个产业链已十分成熟,会有更多的大厂涌入,届时将更难跑出XREAL自己的优势。

至于AI眼镜何时会真正爆发?徐驰给出的答案是在2027年、2028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徐驰把坐标系放在了小米身上,“如果什么时候雷总亲自下场说把70%时间、80%时间投入到眼镜上的时候,一定是这个行业真正百镜大战的时候。”

以下XREAL创始人徐驰、产品总监刘宗楷与媒体的现场对话实录,略有删减:

Q:新的芯片光机花了多长时间研发?是不是可以认为它是跟做芯片X1一样,是想要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徐驰:我觉得我们更纯粹一些,没有想要多少护城河,更想把体验做得更好还需要什么,倒着推,我们觉得一定是需要系统的,一定需要光学的。再早一点如果有人愿意跟我们一起合作光学,大概率我们就做了如果高通愿意跟我们合作定义芯片,我们大概就不做了。其实更多是这样的逻辑,所以光学真的花了好久,而且其实大家也知道我们在海外是有些delay的,就有些我们加了buffer,我们在做这件事我们仍然发现它量产其实非常有挑战。

Q:今年大家都在说“百镜大战”的概念,在你看来现在智能眼镜包括AI眼镜在内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了?

徐驰:我们常讲今天仍然是上半场,甚至有可能是上半场的上半场,什么时候雷总亲自下场说把70%时间、80%时间投入到眼镜上的时候,一定是这个行业真正百镜大战的时候。

对比一下今天的车才是纷争非常激烈的时刻,我们也希望现在大家先一起努力攻关把iPhone时刻,上半场标志性的时刻做出来。

所以很明显今天的百镜大战更多是媒体或者资本大家简单的狂欢,说明大家对这个行业看好,但是大家做做就发现其实大家把硬件拼凑好了之后AI还不够,芯片还不够,Sensor还不够,什么什么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回去在水下打磨打磨,期待下一个百镜大战的辉煌。

Q: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行业(AI眼镜)还是一种泡沫,你怎么看目前这种现象?

徐驰:这个行业这么难赚钱,不适合挣快钱,它更适合大家坚持长期战略定力的企业深耕、再去绽放。今天这个行业还很难、很早期,所以大家对这个事儿有正常期待就好了。如果今天海外科技巨头在这么大的投入下都没有那么快的挣到钱的情况下,我们想象中的百镜大战可能还有点早。

Q:有智能眼镜创始人之前接受采访提到今年各家厂商整体销量可能都会提升2-3倍,这个数据您觉得靠谱吗?

徐驰:我觉得大概率不会这样,这件事从概率角度来讲,我可以说100%不可能,今天这个行业能数出来上千家厂商。所以你看我觉得这些逻辑都是下半场逻辑,大家在去炒这个趋势,大家希望的是这行业是个人就能借势,顺势而为,都能飞起来,我觉得没有到这儿。

刘宗楷:或者说每家都有2、3倍的话,那市场盘子得变大多少?至少现在还是在稳步发展中的。不管AI眼镜火爆还是现在正在做的内容消费类观影眼镜增长,还是回到本质这个产品做出来是为了什么,如果有些产品只是为了融资,或者有些只是为了发布会,还有一些产品做下来是为了更多解决用户需求的。所以回到真正做出来用户需求的AI眼镜能有多少?或者这种内容消费类的眼镜能有多少?这些是我们更在意的最后的结果数字。

Q:还有您提到AI眼镜现在的芯片不是很成熟,比如说现在普遍在用高通AR1,AR1这个芯片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呢?比AR1更好的、替代品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是不是产业方面有什么问题?

徐驰:本质上AR1还是基于手机或者手表架构改的,就像刚才通俗的例子,其实可能AI眼镜整套显示不是给人做的,是给AI做的,是不是会发现你的很多评分项、技术点、取舍点跟今天大家惯用的链路是不一样的,有点像油车引擎和电车引擎的差别。恰恰我们觉得这个赛道是存在一些弯道超车的能力,或者传统的油厂需要在这上面做一些变革,和新的厂商联合研发做一些变革。

我们相信这件事一定在路上了,高通在做了或者其他厂商在做了,所以一两年之内大家就会看到这样一些变化,一定会这样。我们认为今天如果相机一开,今天整个眼镜时长只有30分钟到1个小时,那么这个产品从硬件端就是不成熟的,那就一定还需要打磨。

Q:在空间计算以及多模态AI做了哪些动作和布局,我们遇到了哪些challenge?未来提供什么样的惊喜产品?

徐驰:我讲一个点,今天国内所有的AI眼镜,我拿了一本书,说小爱同学还是谁谁谁能告诉我这本书讲什么吗,好像今天所有的AI眼镜都不能把文字看清楚,说明什么?相机都看不见文字,说明眼镜上面的相机作为AI视角的眼镜,连字都看不清。如果手机上有一个东西拍照连人都看不清,那这件事达标了吗?还是没有达标。说明今天AI眼镜大家本身从为AI服务的眼镜基本功能上,我们认为今天还是需要再打磨的。

Q:主要卡在了硬件算力吗?还是?

徐驰:这件事很简单,是整合层面的东西。其实相机上面是有文字识别的,完全可以让它识别出文字之后自动对焦,把整个链路打通,这么简单的逻辑今天还没有把它统一。

以前手机是怎么统一的?比如说安卓,那个时候是大家装了一个安卓操作系统,大家发现按照安卓参考设计我们已经有一个七八十分的体验了,用户就能用了。但是今天大家跳进来做发现蓝牙要调,相机要调,续航要调,系统都不一样,那这事儿确实比较难做。所以这时候才不是百镜大战的时候,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底层的零部件还不ready。

Q: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过AR眼镜还没有真正的内容生态,不知道这一年过去之后您是否还坚持这样一种观点?您在生态方面有什么发力?

徐驰:生态就是跟Google的Aura,因为我们很早就发现,如果我们今天要做一套我们自己的系统,但是我们对于生态接口跟Google不一样的话,你让消费者二选一的话,他会选谁呢?他一定会选最大的这些。所以在这块的话我们不想在他面前重新造这个轮子,而且我们也很自然地觉得我们不具备这个能力,连Meta想重建一个自己的生态,挑战Google,挑战苹果都有非常大的风险。

在这事儿上我们很早做了两条产品路径,一条便携大屏,我们要去生态,把它做成一个硬件无缝连接。所以为了做这件事做了芯片,在芯片上跑系统,能够让你实现在没有生态支撑下仍然能够把硬件做得非常好。然后对于带生态的这套东西,我们选择和今像我们能找到的生态最好的玩家,我们一起去共创,这其实就是我们生态的答案。